基本上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事情,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从小到大,我记忆中很深的陪伴,也是孤独。独自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大概也是性子使然,天生不喜欢热闹的场所。浮华喧闹好像也与我无关。
很为庆幸的事莫过于,家里从不缺书。漆红木质箱子里,一摞一摞装满了书。各类书籍。语文,数学,法律,名著等等。父亲是一个爱书之人,从来不舍得扔书,那些书都是他的宝贝。陪伴他从青年走到中年。我从未想过,这些书是从哪里弄来的。只知道当我弄丢了之后,父亲特别痛心。可能是父亲童年卖苦力,或者从饭菜中节省出来的吧。
当我开始翻箱倒柜找书的时候,就开始与书形影不离了。捧着书从清晨到傍晚。直到母亲催促,天都黑了,你还看书,眼睛都要瞎了,这才又躲在灯下看书。为此,父亲还给我装了一个瓦数高的白炽灯,另外还有一盏台灯。
从初一就开始接触《红楼梦》,《聊斋志异》,《人生》等等。有时是通宵达旦看书,也不觉得审美疲劳。一本一本书的翻过,至今也不知道翻过多少本书。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大,就克制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不想做作业,或者心情不好,或者心神疲惫,就会去看书。当时大家的书都是放在课桌上,堆成两垛。高高矗立。中午的时候,睡完一觉,就用这个醒脑。还别说,特别管用。那个时候,大家经常看的书,大概都是《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吧。桌上很上面的都是参考书课本,很下边隐藏着的就是这些闲情杂物。
那个时候,很喜欢上体育课。老师一声,全体解散。我就捧着一本书看,独自坐在一旁看英文版的《红字》,《名利场》等等。当然,还有,坐在书店里看书,听着外面的雨声伴奏声。当酣畅淋漓之后,才发现雨也停了。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回学校。不过,这些都是一个星期才有的一次奢侈行为。
大学的时候,经常从图书馆里抱着一大摞书,坐在寝室的床头,或者干脆坐在图书馆,狼吞虎咽地啃完那些书。这样的日子多不胜数,却是解除孤独的良好药方。阳光叩响落地玻璃窗,随着浓墨书香慢慢滋润心田,温暖如春。
后来,当看《她比烟花寂寞》这部电影时感慨万分。不管身在繁华,还是荒凉,内心深处总有一寸落寞孤寂。特别是小女儿Jackie,总是和姐姐争抢。哪怕是老公也不例外,当她赤裸地自残时,看得心惊肉跳,触目惊心。更加凸显她内心的寂寞悲哀可怜。不是那部电影有多好看,而是它刚好拨动了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妹妹显然是嫉妒姐姐。她更像是孩子,需要无限恩宠,渴盼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当妹妹问姐姐为什么结婚时,姐姐说, “because he makes me feel special. You don’t know understand that because…… you don’t have anybody to make you feel special.”然后妹妹就说,“Oh, that’s a big swiz. Because the truth is that you’re not special.”
然后姐姐说,“ If you think that being an ordinary person is any easier than being an extraordinary one, you’re wrong. If you didn’t have that cello to prop you up, you’d be nothing.”你除了大提琴支撑之外,一无所有。这句话听起来却让人特别可悲。却也是事实。
她像烟火一样,绚烂无比,万众瞩目。内心却凄凉苍茫。一直在寻找,一直也在迷失。
人生中很漫长的时光,是与孤独作伴。很重要的是需要和自己内心和平相处。与时间生命达成妥协。妥协并不是指屈服,退却。而是在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让生命的亏损逐渐趋于圆满,认识到生命无常时间无涯孤独无依。
癫痫那儿治疗好西安哪家癫痫医院*西安看癫痫病应该去哪家医院